科创难逃堰塞湖 注册制道阻且长

 作为A股市场久治难愈的顽症,近期IPO再现“堰塞湖”。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截至8月8日,需要经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传统板块IPO排队企业家数共有482家;此外,截至8月14日,由上交所审核的科创板IPO排队企业还有147家,合计629家。前两年,证监会曾花大力气除去重疾,去年3月,IPO排队企业已从最高峰时的约900家降至不足300家,但出乎意料的是,时隔一年,IPO排队企业又超过600家,“堰塞湖”再度形成。

科创板注册制徒有虚名

IPO“堰塞湖”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刚刚诞生的科创板,如果也被“堰塞湖”压着,行情就很难有出色的表现。解决“堰塞湖”,固然可以用加快审核和上市的手段,但其效果不见得好,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手段只能是注册制改革。

不过,科创板虽然号称实施了注册制改革,但看其实际内容,与主板的审核制并无多少不同,只是把原来附属于证监会的发审委下移到了交易所,并且其名称不再叫发审委而已,其他基本上没有变化。这样的注册制,说得不客气点是空有其名。科创板基本照搬了主板的审核制,IPO注册制改革有名无实,基本上没有对主板市场的借鉴作用。

正因为科创板的IPO也需要审核,所以现在不仅主板、创业板等有“堰塞湖”,刚刚诞生的科创板也形成了“堰塞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堰塞湖”将越来越大,而当这样的情景形成的时候,离真正的注册制只可能越来越远。

那么,注册制改革为什么在A股市场难以推进,以至于在科创板市场的试点也只能徒有其名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市场担心造假企业进入,而当大量造假公司在市场上频频爆雷时,中小投资者又会担心遭遇巨大的财产损失。正是这两方面的担忧,成为了管理当局对注册制改革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

市场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上市公司造假一直是A股的重灾区,如果改为注册制,企业想上市就能上市,那造假公司就会泛滥成灾,对投资者的危害也将是空前的。然而,由于A股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还很苍白,因此很难避免上当受骗的命运。

建立公平市场 投资者输赢自己承受

要让注册制改革有所推进,更重要的是重造A股市场。对于企业来说,IPO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这个目标要说有多高尚也不见得,但它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IPO变得很方便,企业可以方便地向全国全世界募股,而且动不动就超募好多倍。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全靠企业自己公布的各种信息,这对企业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IPO企业的信息披露实行严厉监管,一旦发现造假就坚决退市,已经上市企业的大股东以及承销商、会计师等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不能因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因为是国有企业就轻易放过。通过严厉的监管,使企业明白,资本市场的钱不是好拿的,一旦在信息披露上有所失误,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作为监管部门,需要放弃鼓励企业上市的非本位态度,让是否上市成为企业的自主选择。在这种严厉的氛围之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IPO心生畏惧,最终退出。

至于投资者要承担的风险,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资本市场本身是个风险市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高风险性是没有能力承受的,因此政策面上也应该让普通投资者远离市场。科创板筹建时,规定了普通投资者的进入门槛,这是正确的。但是仅有此还不够。实际上,要求监管部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在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资本市场本身是个博弈市场,保护了这部分人,就损害了另一部分人。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公平的市场,至于投资者的输赢,应由投资者自己承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普通人也会逐渐离开市场。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很少有像我国这样的人数众多的散户投资者,实际上就是因为美国的普通人意识到了高度风险,才远离风险。普通民众应该更多地参与基金投资,但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大有问题,基金的信任差,这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来作出改进。

如此说来,要在A股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改革,难度很大。但这应该是改革的方向,积极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否则,A股市场就只能永远承受“堰塞湖”之苦,大量普通投资者被裹挟其中,其积敛的财富也不断被消蚀,资本市场也就成了一个“销金窟”,而失去了积极意义。■

相关产品

评论